“杭漂”十年,要在这座城市买房扎根是这十年来一直都有的想法。
去年10月我和对象决定,买房!
周末有时间就去看房子,新房、二手房都看。但是看了房子之后更纠结了,300万的预算很尴尬,低一点的看不上,能一眼看上的房子又都买不起,尤其是新房,想要选在主城区、有地铁还要有书包的,可选余地非常小。
所以我们一开始是主攻二手次新房。
当时看了拱墅、余杭勾庄的几个次新,其中有两个次新小区价格“破发”,其中一个小区成交均价不到4万/平方米,而同地段其他二手房小区均价5万左右,小户型报价也偏高,超出我们的预算。另一个次新,我们的预算也只能买得起97平的小户型。
最符合我们需求的一个次新小区,当时交付才两个月左右,小户型成交价只有320万左右,但是也面临破发,而且我们买还要承担契税、个税,加起来至少350万,觉得性价比不高。
不管是新房还是次新,我们要的就是“新”,超过5年的房子基本不考虑。
不过新房两次摇号,两次放弃,最终没有在2024年上车。其中一个主城区限价盘,摇号的时候就开始挣扎,结果真摇中了,反而更迷茫,完全不知道该不该上车。一方面是想要的户型没有好的楼层了,还有就是开发商的负面消息铺天盖地,不敢买。
不过,还是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刚需闭眼冲,毕竟是主城区房价洼地,楼盘中签率只有17%。
没买上还是有些遗憾的。
到了2025年初,有一种莫名的紧张,尤其是杭州新房不限价后土拍价格上涨,有些房东上调挂牌价,中介说价格比去年稍微高一些等等,这些零散的信息让我有些焦虑。
这时我们的买房心态也发生了变化,我们买房的目的是自住,需要考虑位置、交通和房子品质条件,在这其中又要做一个排序,“既要又要”根本不现实。
尤其是限价放开后,土拍的价格越来越高,“面粉”的价格势必会带动“面包”价格,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新楼盘基本与刚需无缘。
于是我们紧盯着预算范围内的新房,新房其实品质还是很卷的,最后在今年4月上车了去年摇号放弃的那个楼盘。而这一次摇的号并没有比前面好,还要绑定车位。
或许是经历了半年看房的煎熬,内心的期望值降低,一些先前接受不了的地方,今年到第四期开盘那些原来接受不了的地方都被弱化了。最终我们以总价335万元上车主城区限价新房,轮到我的时候绑定车位的价格高一些,已经上了16万,不过买到了自己想要的户型。
交完首付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懵的,有种不真实感,唯一有体感的是卡里的一百多万没有了,最终贷款180万,月供不到1万。
后来因为开发商的负面消息,也是担惊受怕,我们也变成了监工,逢周末就去看看进度。最近公区开放,才发现买新房的期待感是二手比不了的,主题架空层的儿童游乐区已经有小朋友在玩耍,我们开始对未来的家有了清晰的想象。
随着楼栋封顶,我们也正式开始还第一笔房贷,都说买新房像买盲盒,目前这个“盲盒”总体比我们预期的要好。
编者手记
刚需买房更看重性价比在晓婷身上具象化了。在历时半年的购房拉锯战中,晓婷的买房之路最终以回归原点的方式画上句号。
而这背后也反映出购房者动态的心理变化过程,当他们对市场预期变化时,往往会主动调降心理预期,曾经被嫌弃的“鸡肋”也会变成“真香”。晓婷他们第二次摇号上车同一个楼盘,同时接受了更高价格的车位绑定,这种妥协背后也暗含了刚需群体特有的焦虑——担心错过最后一个上车机会。
天创网配资-天创网配资官网-在线股票配资排名-配资网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