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供应链重构到用户心智争夺,从补贴策略到场景创造,这次外卖大战参战的京东、淘宝、美团各有盘算,而观战的腾讯、抖音等平台也面临电商广告收入被分流的隐忧。本文将解析这场大战背后的商业逻辑,以及它如何牵动整个零售行业的变革神经。
好几年都没有大厂见的商战了,这次拉动内需消费的经营活动是被政策鼓励的,国补搞得风风火火,但少数供给参与无法掀起大风浪,太需要一次全民参与的消费狂欢了。
这时候,京东外卖切入了。东哥说外卖业务利润率不能超过5%,意味着不为赚钱,就为提高消费频次,利用餐饮刚需场景给京东拉新和促活,动因也在于抖音、腾讯、小红书上买流量成本越来越高。
1. 京东的目的达到了吗?初步达到了。
按京东25年第一季度市场花费105亿,3月APP月活5.5亿用户计算(数据源QM),单活跃用户成本6.39元;5月有外卖秒送后APP月活为6.21亿,同比增长19.1%增0.99亿,5月外卖日均补贴2000万元(日均1000万单),月补贴6亿,增量单月活成本6.03元,如东哥所说买流量的钱不如搞高频业务。
同理,这个动作也给了淘宝提了个醒,淘宝APP把饿了么闪购放在一级入口,外加各自媒体看热闹争相发文宣传补贴力度,起到了相同宣传作用。
但,京东和淘宝还有别的目的。
孙子曰:“能使敌人自至者,利之也;能使敌人不得至者,害之也。故敌佚能劳之,饱能饥之,安能动之。” ——如果能让敌人无法达到目的地的话,就设法阻碍他。
大厂大举外卖补贴,意图也在钳制美团即时零售向日百和小件3c数码品类渗透,打乱美团原本精耕细作的业务扩展计划。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,闪购在饮料零食、3C产品、家用电器、美妆个护品类增长明显,情人节当天鲜花、小家电、珠宝首饰、美妆订单同比增长近一倍。这可能才是京东和淘宝担心的。
美团精打细算做的是外卖送一切,花了很久时间投入到扩品类所依赖的前置仓,为了提效率搞的卫星食堂、拼好饭等产品,目的在于压缩配送距离,将零散的外卖订单集合通过规模效应减少成本。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,美团本地业务利润率为21%,利润额为135亿,去年同期为97亿,但这里的本地业务含到店和到家,而外卖业务利润率应该比这更低。然而京东零售25年第一季度利润是128亿,去年同期为93亿,这两家相比淘天的326亿,均相差较大。明显京东面对这种利润情况更着急,急需扩展新的市场。
2. 换汤不换药的零售战零售行业初代,用户在家门口小卖部买到薯片,背后供给是通过“厂家->代理->分销->零售”一层层铺设传递,商家/厂家会花很多精力放在渠道管理和铺货上。
淘宝时代改变了原始的供应结构,原本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”,可以“一手交钱”(平台代管)“等会收货”,背后是淘宝和京东为商家提供了线上销售的出口,商家通过快递让用户延迟收到货,京东自营靠批量采购集中库存管理,实现211货品送到。用户线上付款的心理障碍早已接触,现在各家在争夺的是“一手交货”的及时性。
过去线下“小超市”的生意很难做,美团花时间和金钱投入的前置仓,是把线下商超当做最后一公里的前置仓,交易转到线上,备货在线下,送货平台提供。商超备货靠平台赋予的供给库存管理和建议,同时背后更多支持的是大区仓、省级仓、城市中转、前置仓/门店仓的网络仓储体系,以及各级仓储间的短时效调拨能力。财报上的所说的运营效率的提升,也会是算法和算力投入带来的库存优化带来的成本节约、配送人力和时效带来的成本节约。
零售战,找到一个“理由”销售商品。需要一个商品的理由,来源于一系列用户对“价值”的心里博弈:比如满足“占便宜”的价格优势,满足“归属感和优越感”的稀缺身份优势,满足“省时省力”的服务优势,满足“质量保证”的信誉优势,等等。
从三个角度刺激即时零售业态变化:
创造需求场景:如秋天第一杯奶茶话题和饮品外卖,如法炮制,如夏日聚会零食饮料即时送到、七夕礼品秒送、做饭缺调料半小时补上、旅行忘带充电线即可送达,等等强调“立刻、马上”的需求场景均可被挖掘成即时零售商品的售卖场景;临门一脚补贴:配送补贴及商品同价让用户体验快速送到;或比原本次日/多日达的商品价格优惠,有满减活动优惠,用补贴的手段将商品集中销售转移到半小时达的渠道上,迁移用户原有的淘宝京东APP下单路径和行为;联合商家调配货:同货品供应商如宝洁等品牌联合对地面前置仓铺货,结合APP活动和补贴,改变原有供应商的备货和渠道结构,甚至改变供应商原本的广告渠道预算(商家肯定想要订单转化更快的线上线下渠道)。3. 参战方焦虑,观战方就不担心吗?【参战方】美团被迫防守,严控订单市场份额60%以上,如果淘宝闪购与美团闪购订单量相似,就有外卖用户心智变化的可能,因此必须必须守住餐饮外卖第一把交椅。
淘宝闪购和京东外卖订单量均不及美团,看似他们也没那么着急,以及没有再盲目跟进补贴。前边说京东确实也达到了一部分促活拉新的目的,淘宝此次更多是把线上补贴玩法放到即时零售上。
以各家即时零售自营为例(如下图),盒马跨品类满减、品牌满减,活动品类上也更贴近零食日百零售,而京东七鲜和美团小象更多补贴策略还是全店满减,品类也更多是集中在生鲜上,此时他们也太需要联合品牌轰轰烈烈搞点活动了,哪个品牌不希望让用户拥有到30分钟收到商品的极致体验呢?
腾讯、抖音、快手、小红书对这次大战也并非吃瓜看热闹。原本是因为流量成本高,才切入外卖这个场景,再结合盒马开始进行的品牌补贴活动。不难猜测,如果品牌商家开始把即时零售平台当做自己的推广渠道,花钱去补贴和推广,各视频和内容流量平台也会着急他们的电商广告收入,毕竟,离订单转化越近的渠道商家越喜欢。
商业环境里,没有哪一方可以不受影响,京东外卖的蝴蝶之翼煽动可能带来的是零售行业的变化。
4. 一点畅想如果即时零售30分钟送达已成标配,用户已经习惯了30分钟收到货,还会卷什么?
我想,视频和直播卖货还有可能焕发新生,近场直播和近场视频带货主播会说,从现场所见的新鲜水果可以30分钟送到用户餐桌上,电商的这个接力棒仿佛又传回了抖音……
参考文章:
1. 在掀起新一轮外卖大战之后,备受关注的京东一季报出炉!净营收、利润超预期,包括外卖业务在内新业务亏损13.27亿元
2. 京东外卖,只能是“当下的正确”
3.《孙子兵法》虚实篇,孙武
4. QuestMobile 2025即时零售行业流量竞争分析报告:聚合平台再掀战火,三大阵营格局初现,厮杀“刺刀见血”
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【小王子和小企鹅】,微信公众号:【小王子和小企鹅】,原创/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 CC0 协议。
天创网配资-天创网配资官网-在线股票配资排名-配资网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